作者:王红伟
|
2012-05-05 10:05 |
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(修订稿)的几点感受 思想品德学科 丁学武 一、了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(修订稿)的精神实质 为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,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,提高教育质量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,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。 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,通过处理与自身、与他人、与集体、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,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。在现代社会,社会成员的思想品德状况,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。一般说来,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,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,往往就是有较高素质的人。一个有理想追求的民族,往往是有凝聚力和文化生命力的民族。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,提升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,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,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,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,培育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。 社会愈是发展,愈是需要其成员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。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,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。因此,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时代的要求,以思想品德为核心概念,重新调整和安排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内容,研制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,是非常必要的。 二、掌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主要变化 修订后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合理完善了各部分的内容,捋顺了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;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,以人为本,比较合理地增加了科学发展观、核心价值观、公民教育三部分教育内容,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原则。 具体说有以下几点变化: 第一,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中对课程性质的概括,不是宽泛的表述,而是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自身特点规定得更为科学具体明确,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具体指出作为中学生要做对社会、国家、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,引领学生了解社会、参与公共生活、热爱生命、感悟人生,指向明确,更好地落实了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》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。 第二,与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较,修订后的课程标准,删除了重复的内容,这样的修订思路使其内容更加清晰明朗。如实验稿课程标准“认识自我”中的“1.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,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,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。”与“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”中的“1.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,提高心理承受力,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。”在很大程度上重复要求。 第三,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于法律部分的内容规定,更加切合初中学生实际,这将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,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对于宪法的相关内容的增加和调整,符合中学教学实际,对于法律部分删除一部分内容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实际,在一定意义上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。 第四,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“价值引领”,这是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、理念和要求,以推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向前发展,而不是后退。 三、对落实课程标准(修订稿)的几点建议 第一,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,根据教科院的统一安排,做好思想品德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学习培训工作,帮助全省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员和教师全面理解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,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教学中。 第二,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要准确把握课程性质,全面落实课程目标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准确把握本课程的综合性,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,将道德、心理健康、法律、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、科学设计,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,分块进行教学;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性,避免概念化、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,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。 第三,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,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,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,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,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。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发性,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,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,形成教育合力。 第四,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,优化教学过程。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。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,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、任务,根据本标准,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。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,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。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,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,优化教学过程,提高课堂教学水平。 第五,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。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。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,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,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,深化思想认识。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,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。 第六,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。教学中,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引导学生通过调查、参观、讨论、访谈、项目研究、情景分析等方式,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,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,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。 第七,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。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,应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,体现学科评价特点,搜集学生学习的完整信息,客观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。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,改进教学,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。 教学评价要做到要客观、公正,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发展状况,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积极性。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,更要注重发展、变化和过程,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起来,突出形成性评价。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。要重视学生、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,使评价成为学生、教师、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,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、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。 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有多种,作为书面检测是教学评价的形式之一,根据我省实行开卷笔试的多年实践,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,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。 同时,我们鼓励学校教师结合本校实际,积极探索独具特色、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。
|